
2月14日,聯想在多所城市機場上線主題為“聯想方案服務,陪伴智能化轉型每一步”的全新廣告,覆蓋制造、零售、教育、能源和金融等多個行業的17家公司的智能化轉型案例同步登場。
這次品牌煥新,對于聯想而言堪稱有著“里程碑式”的意義。為什么這么說?它意味著,聯想已經在驀然回首間完成華麗轉身——聯想不再是人們固有認知中的那個聯想,它已經從C端走向B端,完成服務轉型的布局,開始向“方案服務”領域全面發力。
聯想為什么要大幅度轉型?“大象起舞”背后有著怎樣的深意?該怎么看今天的聯想?它又能給中國企業帶來哪些不可替代的價值?
今天,有必要重新認識聯想。
經過5年的智能化轉型,聯想已經從一家硬件公司,蛻變成3S全棧全周期服務提供商(3S,即智能產品、智能基礎設施、方案服務)。
最直接的一點成果,就是聯想針對智能化轉型的各種技術沉淀,越來越扎實了。聯想提出“端-邊-云-網-智”的新IT技術架構推動自身智能化轉型,投入重金打造了數字底座,升級了邊云網基礎設施,建設了支撐數據智能的敏捷柔性技術中臺,同時構建了包含智能供應鏈、智能營銷、智能銷售、智慧客服等能力的業務中臺。
比如,聯想的服務器位居全球第三。服務器代表著算力,是重要的“建筑模塊”,是構建整個新IT架構和解決方案的重要部件。自2001年以來,聯想共創下800余項性能基準測試世界紀錄,是創造服務器世界紀錄數量最多的IT廠商;截至2022年12月1日,聯想保持著294項世界紀錄。
今年2月,聯想發布服務器新品牌“問天”,力爭在5年時間里成為“中國服務器市場No.1”,它與聯想ThinkSystem服務器形成服務器雙品牌戰略,持續深耕行業——政府、互聯網、電信、教育、金融、能源等。
再比如,聯想的高性能計算全球第一。在最新公布的全球HPC TOP500榜單中,聯想以入圍160套、獨占32%的份額,連續第10次蟬聯冠軍。
另一方面,聯想還沉淀和打造了一個中臺化、云原生、內嵌AI的智能IT引擎——擎天,完成了新IT引擎的構建。
目前,聯想已經圍繞擎天開發了40+擁有自主IP的解決方案,并向企業推出了10個解決方案用于數字底座建設,比如xCloud混合云方案、VDI桌面云、慢病管理平臺等,推動包括智能供應鏈、智能營銷、智能銷售、智慧客服等在內的全價值鏈升級。專業術語或許不好理解,但只要記住它所能帶來的改變就足夠了,那就是3個字:快、省、智。
以上這些正是聯想這幾年在技術端所發生的改變的一部分。穿越周期的密碼“技術”“智能”,早已在聯想內部深深扎根,成為底層性的、向各個業務賦能的重要燃料。
好的企業,總是科技登高,“爬坡”致勝。在經過5年面向智能化轉型的技術沉淀后,聯想已經找到屬于自己的“長坡厚雪”,在熬過臨界點后,開始走向平穩順利,并且像滾雪球一樣,越滾越大。
在Gartner最新公布的2022年全球供應鏈Top 25最新排名中,聯想第8次入選,位居第9,是中國、亞太地區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業。
回過頭來看,聯想堅持智能化轉型不過5年時間,但從戰略到組織,再到業務和技術價值上,都已經發生了“改天換地”的變化。
最直觀的體現,就在財報上: 2月17日,聯想發布2022/23財年第三財季(2022年10-12月)業績:營收1086億元,凈利潤31億元,所有主營業務連續第5個季度全部盈利。更關鍵的是,聯想智能化轉型的成果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:PC之外的業務營收占比超過40%;“第二增長曲線”不斷走高,其中SSG(方案服務業務)營收同比增長23%、ISG(基礎設施方案業務)營收同比增長48%,雙雙創下歷史新高。
因此,再也不能用過去的陳舊眼光來看聯想了,因為鐵一般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:
聯想,早已不是當年的聯想。它再也不是人們固有認知中的“只是一家PC公司”,而是一家智能制造的科技企業。